《2012年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今日發布。《公報》顯示,去年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9000美元大關,同比增長逾11個百分點,相當于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據統計,2012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26.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3%,經濟總量連續14年保持全省第一。按去年末全市829萬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7291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9076美元),比上年增長11.2%,這也是我市人均gdp歷年來首次突破9000美元大關,意味著經濟質量明顯提升、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
不僅如此,產業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據了解,受益于民營企業“二次創業”以及“第三產業發展年”活動,2012年,全市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0%和8.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2%和23.4%,分別拉動gdp增長9.3和2.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比例由上年的3.6∶62.3∶34.1,調整為3.4∶62.2∶34.4。
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市對社會事業各項投入也在持續增長。去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56.44億元,比上年增加59.45億元,增長20.0%。其中:教育支出82.63億元,增長18.0%;科技支出7.4億元,增長9.8%。社會保障方面,全市2012年末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35.15萬人,比上年新增14.86萬人,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2.65萬人,新增8.34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人數556.51萬人,參合率達99.47%。
相關新聞
城鎮化水平首超60%
本報訊 (記者孫燦芬)《2012年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去年我市城鎮化工作繼續強力推進,全市城鎮化水平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首次超過60%。
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60.4%,這一數字相比2011年底的59.3%提高了1.1個百分點,也是城鎮化水平歷年來首次突破60%的大關,意味著全市城鎮化工作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其中,中心市區建成區面積達176.5平方公里,同比增加了15平方公里,表明中心市區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城鎮區域規模擴張的同時,面向廣袤農村的公共服務也在迅速提升。交通路網方面,全市全年共新建、改建公路212.05公里,推動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47萬公里的刻度,比上年增加了352公里,有效促進了城鄉互動融合;醫療衛生方面,去年底全市各類衛生機構(含個體診所)達1041個,同比增加了95個;教育事業方面,全市幼兒園數量達1224所,同比增加了123所,這些都進一步推動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市民化、城鎮化工作也在同步加快。根據統計,2012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5.58萬人,全年有2.30萬名下崗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5.3萬人,轉移就業6.39萬人。城鎮居民擴大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直接帶來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去年全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1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5%和12.6%。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