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支招—— 泉州應成為新海絲的多元文化中心
核心提示
隨著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的舉行,特別是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第三屆“文化的力量”論壇等的展開,泉州盛事連連、大咖云集。連日來,不少參加論壇的知名專家學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對泉州的印象,探討泉州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上應有的積極作為。
泉州是文化薈萃之地
11月8日,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在泉州迎賓館開幕。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劉夢溪出席了本次論壇,并作了題為《“和而不同”是中華文化的大智慧》的論壇主旨發言。隨后,劉夢溪接受本報的專訪,探討泉州傳統文化及如何保護與傳承。
劉夢溪并不是第一次來到泉州,早在十幾年前,他便到訪過這里,對泉州的歷史文化相當熟悉。他個人對泉州有特殊的喜愛。他稱贊泉州是文化薈萃之地,是古與今的交結點,是中外文化的一個匯聚點,世界的幾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都在這里留下遺存。由于劉夢溪是研究馬一浮的專家,因此對馬一浮的好友弘一法師圓寂在這里特別關注。
劉夢溪認為,“一帶一路”是國家的大的經濟文化戰略,它的提出,不止中國,沿途的國家都能受益,因此很多國家愿意參與其中。“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在泉州舉辦,這個地點選得很好。”劉夢溪說,亞藝節已經舉辦了十幾屆,得到亞洲許多國家的參與與認同。在亞藝節期間舉辦文化論壇,這是第三次,論壇舉辦得很成功。“論壇的舉辦提升了藝術節的學術層次,有助于大家在學理上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識。”劉夢溪介紹,例如日本千玄室先生講的茶道,與他所講的中國文化的和、敬的思想,在學理上是相同的。
對于泉州傳統文化,劉夢溪表示保存得很好,不過重要的是需要有保護文化遺存的自覺意識。“傳統的文化珍存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寶貝,是啟示我們的文化典范,可惜有些人并不懂得珍惜。所以提升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非常重要”。他說,除了物質文化遺產之外,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南音,“它的美學高度令人驚嘆,這是很了不起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公約,要點就是尊重差異,保護多樣性。
“泉州人要珍惜自己的傳統,珍惜自己的文物,當好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劉夢溪希望年輕一代能學好知識,知道自己民族的歷史,知道本地區歷史文化的特點,不論走到什么地方,從事什么職業,都不發生文化失重。劉先生說,所謂不失重,就是能在文化上立穩自己的腳跟。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