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受外圍市場大跌影響,上證指數大幅低開,開盤直接考驗3400點支撐。午后券商、國企改革、有色、煤炭等板塊相繼發力帶領大盤上攻,最終收復3500點整數關口。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大漲2.52%,報3521.13點,成交2792億;深證成指上漲2.20%,報12400.6點,成交3930億;創業板指收漲1.42%,報2709.26點,成交1022億。
盤后分析,周一市場先抑后揚,二八相向而行,權重板塊啟動并未造成中小創個股恐慌性殺跌,兩市首次形成了多頭合力格局。A股在連續調整之后,短線獲利盤幾乎拋售殆盡,為市場再次反彈創造了條件。特別是近期有諸多足以影響大盤及相關板塊個股的事件,對A股形成新的驅動,事件驅動有望開啟A股跨年度行情。
事件驅動一: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新協議。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2月12日晚上“一錘定約”,通過了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新協議旨在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之后,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接受中外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新協議傳遞出了全球將實現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積極信號,下一步的關鍵任務是落實,希望各方積極落實巴黎會議成果,為巴黎協議的生效實施做好準備。有分析指出,光伏、核能核電、新能源、環保等板塊將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事件驅動二:供給側改革鋪開。中國政府主張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過剩產能化解,釋放供給側活力,增加有效供給。目前,基本金屬供給側調整逐步鋪開。過去一個月,中國鋁、銅、鎳和鋅等行業的生產企業舉行了減產會議,并削減產量以支持市場,先是鋅行業協調減少2016年精鋅產量50萬噸;鎳企也協議,12月減產鎳金屬1.5萬噸,2016年減產20%(約13萬噸);銅企擬減產35萬噸。這些行動都有力支撐了有色金屬的反彈行情。可以肯定,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確定,提升產能出清預期,關于供給側改革、過剩產能退出的政策討論將逐漸增多。預計效果將不斷顯現,特別是年關前后,企業退出的數量將會增加。
事件驅動三:國企改革推進。國務院新聞辦12月11日召開例行政策吹風會強調,下一步,具體國企改革將朝7個方面來進行,首先有效改善供給結構,向做好增量要效益,加快發展電力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以及高技術船舶節能環保,生物等新興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促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和領域集中。這樣將加快資源優化配置,推動中央企業層面和行業板塊的兼并重組,優化整合服務業資源減少重復投資,發揮產業協同效應。
受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或標志著新一輪國企改革再次啟動的預期影響,云鋁股份、西部黃金、盤江股份等有色煤炭國資概念股表現活躍,考慮到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或將迎來深度調整期和轉型期的關鍵之年,新一輪國企改革有望全面啟動,故國企改革概念股有望反復活躍。
事件驅動四:自貿區迎來發展春天。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閩津三大自貿區建設指導意見。三地指導意見與之前發布的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類似,均由兩部分組成,即基礎部分與特色部分。其中,基礎部分內容主要包括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跨境投融資;特色部分即有差異部分,廣東側重于深化粵港澳合作;天津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與融資租賃;福建則以推進兩岸金融合作為重點;上海則是重點建設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
三地指導意見最大亮點是,三地可實行限額內資本項目可兌換,限額1000萬美元以內機構可自主開展跨境投融資活動,同時央行可以視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狀況調節。這在之前上海金改方案中并沒有提及,對于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是一大突破。
事件驅動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城市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也是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工作會議,同時還是投資者期望最高的會議。會議熱點或包括供給側改革、房地產去庫存、消化過剩產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發展戰略新支柱產業、支持外貿電商等。
而時隔37年重新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將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包括城市規劃、住房政策、城市人口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公用事業運營等方面的重要議題,相關概念板塊有望獲得政策推動。
事件驅動六:世界互聯網大會。本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正式在烏鎮開幕,此次大會主題定為“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目前已確定“互聯網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數字絲路·合作共贏:信息基礎設施共建”、數字中國、互聯網技術與標準等多個分論壇,屆時還將就網絡安全舉辦高層閉門圓桌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并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據了解,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正在加快步伐和互聯網融合,這些公司涉及農業、建筑業、汽車、金融、傳媒、醫藥醫療等多個領域。業內普遍預計,互聯網產業有望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概念股或再度爆發。(記者 湯亞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