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潮流奔騰不息,閃爍著日月的光波。猶如萬里長江、九曲黃河,以驚濤拍岸的氣勢,為當代創業者唱響一支史詩般輝煌壯麗的歌。
泉州市三星電控設備有限公司20年創業開拓,一步一個腳印,意氣風發邁向成功之路。“兄弟同心,共創偉業”,耕耘播種,春華秋實。創業之初的五金加工廠,如今已是世界500強瑞士ABB公司全球最大的供應商。
如果說,創業之初,“三星”還只是人們尚感陌生的名字。那么,20年后的三星公司,則已崛起騰飛,以其執著的信念、雄厚的實力、篤誠的信譽、非凡的業績和注重企業文化、熱心社會奉獻、樹立品牌形象而蜚聲海內外,成為企業星空中一個耀眼之星。
20年的風雨春秋,三星公司的創始人王星榮、王星謀、王星強三兄弟共同書寫了一部引人矚目的創業史。
起步:揮淚告別校園 創業步履維艱
60年代初,王星榮出生在閩南鄉下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里,他在極其艱苦的生活環境里度過了童年時代。但父母勤勞、勇敢、善良、儉樸的一生卻給了王星榮兄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教會了他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耳濡目染之下,王星榮一直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走出一條有意義的人生之路。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從小學到初中,王星榮勤奮好學,奮發進取,孜孜不倦地遨游在知識海洋中,他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深得同學們的羨慕和老師的好評。但沉重的家庭負擔不得不讓他中途輟學,王星榮含著眼淚,告別校園。為減輕家庭負擔,他在生產隊做放牛娃,但追求知識的欲望始終強烈、與日俱增。他時常站在村口,默默地望著校園,聽著瑯瑯的書聲,潸然淚下。嘗盡苦頭的同時,王星榮的性格被錘煉的越發堅韌和成熟。王星榮坦言,開始幾年的艱苦勞動,為后來創業發展打下了比常人更不畏艱難困苦的根基。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芳草迎春吐綠,蓓蕾競相怒放。位于改革開放前沿的閩南大地商潮涌動,家族企業如雨后春筍遍布城鄉大地。
1985年,王星榮父親王清河在自己的家鄉席里村辦起了“席里五金配件廠”,憑借著自己掌握一套較熟練的鑄造工藝,在簡易的加工廠里開始生產制糖設備配件。王星榮成為父親的得力干將,他不僅要在車間參加生產,而且還把采購、銷售的擔子扛在肩上。由于辦廠初期設備、技術等多種不足的因素,席里五金配件廠只能生產半成品,銷售到糖廠后再重新加工成品。為此,許多顧客建議王星榮改進技術,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如何適應客戶需求,完成改造提升的任務落在了王星榮身上。
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新任務、新課題,王星榮一邊四處拜師學藝,一邊購買了許多專業書籍,挑燈夜讀,一步一步地掌握機床設備的生產原理和性能,深入車間與工人師傅吃睡在一起,共同攻克技術難關。300多個日日夜夜的潛心研發,制糖設備成套配件終于在席里五金配件廠順利誕生,全廠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發展:攜手世界500強,挺進國際市場
經過5年的發展,席里五金廠在泉州地區已小有名氣。隨著王星謀、王星強兩兄弟高中畢業后相繼加入企業中來,席里五金廠更是如虎添翼,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品種從單一的制糖設備延伸到機床配件、機械零部件等。為了適應新形勢、新發展的需要,兄弟三人決定成立有限公司,并將公司命名為“三星”,喻意為:齊心合力,共創輝煌。從此,泉州市三星工業有限公司誕生了。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的步步深入,國營企業走到了發展的最低谷,尤其是制糖企業紛紛被收購、兼并或破產。三星公司生產的產品主要供應給制糖企業,市場疲軟、銷路萎縮、產品積壓等重大問題接踵而來,企業何去何從擺在了公司決策層的議事日程上。
面對低迷的市場,王星榮三兄弟審時度勢,把握機遇,表現出非凡的勇氣與膽識。他們提出了“跳出泉州,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新一輪的創業設想。
為此,兄弟三人走南闖北,努力開拓國內市場,為企業贏得到了不少訂單,沉寂的廠區重新轟鳴起來。1996年,不僅是三星工業公司跳出泉州求發展的戰略構想的起步開局之年,也是三星工業公司打開與世界500強企業瑞士ABB公司聯手合作大門的發展之年。為了取得ABB企業廈門有限公司的信任,王星榮三兄弟曾5次進駐廈門商談合作事宜。功夫不負有心人,三星公司憑籍企業的誠信度、美譽度和強大的技術力量以及兄弟三人的真誠贏得了ABB企業的信任,拿到了電控開關柜鑰匙加工業務。從此,三星公司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的幾年內,不僅成為ABB集團全球最大的供應商,而且產品也從一把鑰匙拓展到1000多種核心部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